一、产生背景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而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建筑施工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正成为中国建筑业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驱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IM技术首先在美国开始发展并逐步扩展到欧日韩等国家地区,BIM技术迅速在发达国家得到认可。美国可以说是最早开始研究、应用BIM技术的国家,他们制定的BIM标准(NBIMS)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紧随其后,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开始制定BIM发展规划甚至强制推行BIM技术。在我国,香港与台湾率先对BIM进行了广泛研究,直到近年,内地政府、高校、各大建筑企事业单位才逐步开展对BIM的研究与推广。
BIM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条。它在场地分析、方案论证、协同设计、施工进度模拟、空间管理、投资估算、成本控制、碰撞检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提升项目工程建造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的建筑业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我们需要BIM这样的新技术来促进建筑产业的创新优化。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该文件将BIM技术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017年7月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8年1月起实施《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这两项标准的实施填补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大多省市均已出台BIM相关政策,同时发布各类指导意见和通知,有些地方甚至在公共建筑等领域强制推行BIM技术应用,多数建筑业企业已开展BIM技术在工程领域内的应用。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各类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30万。
二、BIM技术人员职业定义
今年我国才正式确定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这个新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定义是什么?——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模拟建造,以改进项目全过程中工程工序的技术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
1.项目中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等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工作;
2.协同其它专业建模,并做碰撞检查;
3.通过室内外渲染、虚拟漫游、建筑动画、虚拟施工周期等,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设计;
4.施工管理及后期运维。
三、就业人群分析
本报告基于江苏、福建、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天津等11个省市BIM考评管理中心的调研情况,就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供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来源分布,11个省市提供的数据表明,BIM人才主要来源于在校学生,以及接受BIM相关培训的企业在岗人员,详见表所示。
2、薪酬分布从BIM人才薪酬情况看,11个省市的薪酬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业发达水平息息相关。江苏、四川和福建省的BIM人才薪酬无论是应届生、具有5年工作经验、还是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均处于被调研省市的前列。3、就业岗位分布。从11个省市的BIM就业岗位分布来看,不同地区的企业对BIM人才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BIM技术应用发达的地区更需要能将BIM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不局限于BIM建模工作,例如江苏省企业招聘的人员以BIM信息应用,BIM专业分析和BIM项目管理为主。
4、需求企业分布。不同地区企业对BIM人员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规模的建筑业企业均需要BIM人才充实企业人员结构,在欠发达地区,新技术使用相对滞后,仅有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有相关需求,中小型企业需求较弱。
四、职业发展通道
BIM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是基于建筑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跨界结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其所需要的BIM岗位也呈现出多专业复合型特点:要求同时掌握计算机专业建模设计能力与知识、施工管理与BIM技术操作能力与知识、物业运营与BIM技术信息运维能力与知识。因此,BIM人才代表全方位复合型人员,不能以单一“建模”岗位技能概念定义BIM人才。行业中BIM人才,尤其BIM管理人才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
目前来看,对BIM岗位人才需求较大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北京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建筑业往往比较发达,建筑企业数量庞大,同时这些地区陆续颁布地方级的BIM政策与标准,大力推动了BIM技术的发展,因此该地区对BIM人才的需求量相对多于其他城市。例如,广东省和上海市对BIM岗位需求位于全国前列。自2014年开始,广东省和上海市的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发布包括《关于在本市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和《BIM应用标准》等在内的多项BIM技术推进政策,这些政策既给BIM技术推广给提供了政策支持,又为具体项目提供了技术标准规范。
五、未来发展需求
从国家政策来看,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在新立项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对于BIM人才而言,意味着其需求的持续时间长、应用范围广、需求数量大。BIM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是建筑业能否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这已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建筑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发展,大型企业应积极开发资源,看准发展趋势,将信息化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大力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BIM等信息化人才作为后备力量,既需要同时具备计算机编程与项目管理的双重技术能力的BIM操作人员,也需要掌握BIM建模高级技能要求的建筑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和从事项目管理、高层团队管理工作的BIM项目管理人员。
BIM 行业前景怎么样
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美元
结合两大机构MarketsandMarkets和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研究报告,2015-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根据MarketsandMarkets在2020年9月发布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全球市场轨迹与分析》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规模在2020年约为54.0亿美元。而根据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的报告,2020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达到57.6亿美元。且二者数据相差无几,可知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在54.0-57.6亿美元范围内。
北美市场仍是全球BIM主要发展区域
根据2014年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数据,北美是全球最大的BIM市场,在全球BIM市场中占比33%。而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发布的北美BIM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BIM市场规模为11.8亿美元,到2020年北美地区市场规模增长至21.5亿美元,结合MarketsandMarkets测算的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知,北美区域市场规模占比约为20%,区域市场占比下降约13个百分点。
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北美地区仍然是全球BIM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亚太地区作为后起之秀,正在努力追赶北美市场。
全球市场内龙头聚集效应较强
2020年,全球BIM行业市场份额主要被两大参与者占据。其中,Autodesk占据67.92%的全球市场,而Bentley Systems占据14.37%的全球市场。综合来看,行业集中度较高,仅两家企业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龙头聚集效应较为显著。
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美元
根据各大机构发布的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预测,2021-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预测显示,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在107-159亿美元之间波动。基于各个权威机构的未来预测数值可得,2026年全球建筑信息模型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约15%。综合来看,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全球BIM行业存在四大发展趋势
全球BIM存在四大发展趋势,分别是可视化应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集成应用和智慧管理应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BIM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随着5G时代的到来而迈上新的台阶。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BIM工程师未来的前景好吗
在国外有很多的国家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BIM标准等,可是国内才刚刚起步,是十分紧缺的人才之一。现在BIM在中国是一个热闹词,各个院也在相继应用。当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后,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
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由此可见,BIM工程师很有前途,因为减少了很多设计及施工的技术压力,使设计时间都用在设计上,而不是绘图上,便于系统优化,在建设前期就可以验证设计图纸施工的可行性,避免大量拆改及图纸变更的出现,减轻现场技术压力,使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和运行调试上,最主要的是降低工程投资成本,不光是开发商、业主、施工总包单位等都非常受益,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都希望工程建设能用到BIM技术。
BIM工程师主要工作是建模,但又不仅仅是建模。BIM工程师所见的模型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各方面,BIM工程师是全专业的BIM人才。BIM工程师的就业方向如下:
1、BIM技术工程:此类人员在BIM团队中处于核心地位,专注于BIM的技术前沿性研究,标准制定(同专业工程师),最后是技术推广工作。薪酬:行业月薪平均为5000-8000之间。加上其他的一些,年收入好的时候过十万毫无压力。
2、BIM专业工程师:具有专业背景知识,有兼具一定的BIM技术能力,往往这类人员在BIM的未来趋势下将占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地位。很难说BIM技术工程师将来会被专业工程师取代。薪酬:不多展开,有个几年的工作经验,年过15万轻轻松松(主要是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很多设计院的BIM专业工程师都是较为年轻的工程师,对新技术还算是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真是前途似锦,不可限量啊。
3、BIM经理项目经理:所有BIM项目的开展都是在这类人员的监管之下,俨然有我的BIM我做主的趋势。薪酬:一般企业年薪大概15~20w,如果是在高大上的公司,年薪超过20W也是很轻松的。
4、BIM咨询顾问:这里面的从业人员,水平真是忽上忽下,一般都是上面三类人员的集合体。所以工作内容方面,不是特别固定,基本以上都会有所涉及。
BIM是什么?主要是从事什么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什么是BIM?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的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提供了一个单一的、完整一致的、逻辑的建筑信息库。BIM贯穿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使设计数据、建造信息,维护信息等大量信息保存在BIM中,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得以重复、便捷地使用。
BIM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继CAD之后建筑领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具体来说,BIM技术可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改建及拆除等各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内各参与方在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BIM就业情况:人才培养还依赖于培训认证,2020年人才缺口预计将达60万
随着国家的大力度推广,各地政府对BIM的推广实施速度也日益加快。BIM无论从现阶段技术工具出发,还是基于未来的协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看,其应用推广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如同10年前的互联网大潮一样,基于BIM所引领的技术变革、管理变革,也势必会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和新的工作岗位。
在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信息化大环境下,国家高新技术BIM应用技术人才的短缺,仍是影响BIM发展的较大因素。BIM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BIM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还依赖于培训认证。
2018年专业薪资水平统计采集了5000多个从事BIM技术的工作者薪资进行了数据统计,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BIM技术工作者的薪资处于6000-8000的区间。针对建筑行业中不同的BIM岗位,各工程师的收入不同。
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的政策指出,到2020年,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因此,各单位均在发展自己的BIM团队,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此外,随着2018年住建部批准的《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等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预计到2020年,全国BIM人才缺口预计将达60万。
发展前景:BIM+装配式建筑推动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具有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快、人力成本低、环保节材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阶段,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施工水平,优化工序和成本,提升运维能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