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我的软考报考记录,突然觉得无从下笔了,
一切的开始还要追溯到2018年,那个即将要毕业的我。
也是为了找工作可能提升加分点吧,就报名了上半年的中级软件设计师,
当时还在实习,一心想要赶紧结束实习回学校玩,也没好好复习,
我记得最后成绩应该是上午差一分,第一次就这么没了。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就轻车熟路了,不过,这次我记得是下午差一分。
第三次,直接报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吧,可能中级跟我不合,
人算不如天算,报上名没多久就出差了,也没考,回来已经是过年了。
时间来到2021年,这一年的上半年临考最后一个月,真的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背,去刷真题,
考完试的那天下午,我打车回家,在车上就对了选择题的答案,45分以上,心里想着稳过了,
反正论文就背了一篇,也押对了,案例就更不用说了,写的满满当当。
查成绩那天我都不敢相信,48 45 36,论文给了我36,我可是一个多小时就写完了啊,背的滚瓜乱熟。
接受了这个成绩,也慢慢意识到论文不是找篇范文背背就能过的。
2021年,下半年,继续战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也可能是仰仗着上半年还说的过去的前两门成绩,下半年的复习明显不如上半年效率高,老是走神,
不过这次买了一个论文的课程,让老师批改了三次。
这次考完,上午选择题没敢对答案,考完很久才对了两次,都是在及格线徘徊,
案例计算题,最后一问基本上也是空着,反而这次论文有一点把握。
所以这次就是抱着不过心态去查的成绩,当我看到成绩的时候,真惊到我了!!!
三门都是45,我简直就是锦鲤附身了啊,可谓是一分也没浪费,
激动地我半个小时才平复下来吧, 就截图这这功夫,都还有点怀疑这分数呢
这个考试有运气的成分,你学了不一定过,但不学,一定过不了!!!
我没有买实体书,只在2019年买了马老师的课(¥167),2021年买了胡老师的论文课(¥150),批阅三次
马老师的视频课现在(2021-12-21)还可以观看,也算是挺良心的了吧,我2021年上下半年的复习都是从看马老师的视频课开始的,
这个因人而异,有人自己看书效率比较高,有人看别人视频效率比较高,最重要是适合自己。
好了,废话说完,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备考方法,当然,只是作为参考,毕竟我也是压线飘过。
众所众知,高项考三门,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和论文,学过的应该能知道,核心就是“十大管理 ”
十大管理贯穿了选择题、案例和论文,十大管理掌握好,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 上午选择题 ********
人家叫综合知识也不是白叫的,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的选择题,考察的真的特别广,也特别深,
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绝大部分选择题还是靠记忆,如果你都记不住就别谈理解了,
举个例子: 每年的选择题都有至少2-3分是考十大管理的输入、输出、工具和技术,如果你不记,排除都不知道排除哪个。
我没有打印纸质版真题,在信管网 【 软题库 - 软考在线题库,云题库,智能测试 (ruantiku.com) 】在线做的真题,
错题我会记录到OneNote里面,以便时常去复习,特别是像这种考察某个知识过程的,
最好都记下来,因为这种在案例和论文中都有可能会用到,
然后就是定时去复习、去不断地记忆。
我建议大家把2021下半年的选择真题,放到考前一个月或者半个月来做,结果可能会打击到自己,
但如果这套题你都能拿捏住,那上午铁定是能拿捏住了。
******* 案例分析题 *****
其实案例分析题我感觉应该叫“计算与分析”,顾名思义,计算是大头,不过咱们姑且按下不表,
那案例分析剩余两道就真的是默写题了,像2021上半年直接让你写整体管理的6个过程,下半年写项目范围说明书内容,
这种必须要得分才行,那怎么记呢?这么多东西
先说十大管理的记忆,我是用了知乎上一位回答人的方法【 30天快速通过双证——通信工程师中级、高项信管信息项目管理师的快速通过提分备考策略 - 知乎 (zhihu.com) 】
我只用了其中一部分,没有全用,这可能也是没得高分的一部分原因吧。
光说十大管理,十大管理,那十大管理是哪十大管理,我相信小白肯定还是一脸懵逼,
“66743 43644 整范进成质 人沟风采干”这一串数字加中文就是十大管理和它的47个子过程,
现在看不懂的没关系,我当时也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才慢慢的理解了上面这一串,以至于现在都能背下来。
再就是其他各种**步骤、**内容、**作用,我是用了自己编的或者别人编的“口诀”记忆法,
举个栗子:
【果】盘儿【排】还【上】吗【码】剩果【核】了
这种记忆方法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当然你最好按照你自己经历你的习惯来编自己的口诀,
这样印象更深,当然也有编不了的,那就只能靠不断地记忆了,
我在记这些东西的时候都会随手写在纸上,对于我来说,写下来能更好的帮助我记得更深。
最后就是案例题的答题技巧,要往十大管理上靠拢,使用书本上的术语,改卷老师是看得分点的。
***** 计算题 ********
现在来说计算题,按2021年下半年的选择题来看,计算题越来越重要了,我查了一下,大约考了十分吧,
案例题更不用说,25分的计算,如果你能得20分,那基本上案例题也就拿捏死了,
所以说,必须要掌握的计算题型,一定不能丢分。
最重要的挣值计算,公式你得记住吧,PV、CV、ETC等等.......
近五年的案例真题,都要做一遍,在家做题也不用卡时间,重要的是要真的搞明白挣值计算,
哪怕你一晚上就做那么一道案例题。
由于我从小数学就不好,计算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的短板,案例两次都是45分,
所以其实计算题我给不了太多建议,数学稍微好点的,我想应该问题不大,
我这数学经常不及格的人都可以,你肯定可以的。
***** 论文 *******
论文听起来挺让人害怕的,其实并没有那么恐怖,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考完之后,我更担心的是选择题。
它并不是让你现场发挥,写2000多个字儿,固定的开头、过渡、结尾、总结就得1000字儿,
剩下的管理过程写好也能轻松超过1000字,所以现场发挥的也就是两个字题目,两百多个字。
以2021年下半年的论文来说,我写的进度管理,
开头、结尾和过程考前都已经背的差不多了,考试的时候就把两个子题目在对应的过程里回答了一下,
让阅卷老师知道你已经回回答了相应的子题目。
那要怎么背论文呢?
其实一开始不用背的,如果你准备5篇论文,至少要提前3个月吧,
每天读一遍,我是每天早上读一篇或者两篇,循环去读。
考前一个月每周就要下笔写了,也练练字儿,
最好使用细一点的笔去写,写完看起来清爽一些,
因为上半年我写过,所以下半年备考就在纸上写了四次,
当然是在读过和背过N次的前提下。
写个结尾吧,就像写论文似的,
总的来说高项这个考试不算特别难,不是你努力也考不过的那种考试,
只要你能在这上面花时间,说实话,对于已经工作的了人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备考的这段时间,少出去喝点酒,少些聚会,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冷嘲”,
不过没关系,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了。
非IT专业,如何一次搞定软考高项?
献给非IT,零经验,零基础朋友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考试备考经验和心得
前段时间考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了。也拿证了。
几个朋友得知后就问我,他们没IT经验,零经验,零基础,如何备考高项。
所以决定为没IT经验,零经验,零基础的朋友写个经验贴吧。
先下个定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这门考试,和计算机关系不大!!!它的核心是管理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要背它吓到了。
计算机知识有考一点,但是只有几题选择题和计算机关系大,论文背诵一些专业术语和常用句子。
要进行系统的学习的,即使像我这样有10多年IT经验的人,不系统的学习一样过不了。IT从业经验也只是多了几题选择题,还有看一些细节的时候比非业内人士好理解一些。管理知识其实和非IT,零经验,零基础的朋友差不了多少。
一、 考试基本介绍
高项是指软考高级当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相对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相对来说适合没有项目经验的人或者非IT专业的人,因为主要内容是PMP和计算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背诵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在科目一选择题里头考察,考察的不是很深入。很多朋友有问我,高级要不要写代码?明确的告诉你哦~不用写代码(中级,软设是写代码的)。所以很多非科班的人选择高项作为落户加分的证书,因为真的只要背书就好了。
当然,如果有一建二建等PMP管理类证书的考试经验,那考起来更是轻松,因为核心知识是一样的。
然后这个考试,一共3门,每一门总分75。3门都在45分以上,算通过,任意一科没有45,都要重新在考。整个考试都是纸笔,没有电脑上机器的部分。
目前网络上不少网上的经验帖子,但是都是第二版教材的。
2012年下半年,开始用第二版教材;17年下半年开始用第三版教材,也就是目前的版本,网络上的资料不多。
二、 考试形式和内容
科目一:综合知识
都是选择题75题,9:00-11:30,可以提前交卷,一般11点这样就可以出来了。75题选择题会做就是会做,不会做在那边磨也没有意义。我一般都是1个多小时就做好了。然后提前交卷,11点一出来就去吃饭,睡个午觉,下午有精神考。
题目特点,知识点涉及面广,但是没有什么深度。对于计算机专业,或者计算机爱好者来说有关注一些行业信息,稍微刷一刷真题,就能过了。如果计算机知识不是很多,那建议多刷题,然后不知道的知识点去百度里头再稍微扩展一下,或者找计算机专业的人多请教一些,也是能做的出来的。
但是大部分题目都是课本的知识点。随便找一个老师的视频,学习一下,大部分题目都是做的来的。
我们拿2021上半年真题来分析一下吧
1、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六个要素,其中(1)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效益。
A.信息资源
B.信息技术应用
C.信息网络
D.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这个是一题时政题,稍微关注一下新闻就可以。
3、路由器工作在(3),通过逻辑地址进行网络之间的信息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这个是课本第一章的知识,不过如果对网络知识或者计算机知识比较熟悉也是能直接做出来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要专门看一下这个部分的知识。
6、工程师小王为测试云计算平台网络的弹性伸缩能力,采用的有效方法是:(6)
A 对网络负载进行压力测试,判断系统能否自行通过调整网络宽带来保障网络传输性能
B 检查是否具备计算资源弹性伸缩菜单或按钮
C 通过对当前运行的网络资源进行单点中断操作,检查网络是否持续可用
D 检查云平台是否具有存储资源容量规划工具
这个稍微要一点计算机经验,但是其实是个计算机爱好者,应用一下逻辑思维腿短一下也是可以做的来的对吧。
12、不必了解程序与数据库的内部结构,为用户提供一个看上去统一,但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应用系统,可采用(12)。
A表示集成
B数据集成.
C控制集成
D业务流程集成
这题就是标标准准的课本里头的知识点了。
总体上来说,这份卷子只有前面10题这样是一些时政,课本外知识,需要结合IT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的题目。
后面的都是课本里头,或者随便找一个老师的视频里头都有提到过的知识点。
所以要相信,即使科班出身的人,他们要是没学过项目管理,然后基础知识也不学,顶多就前面10题做的出来。后面的65题他们也是拿去蒙的。未必会比好好看书,学基础知识的你好。其实后面的65题,你和科班的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科班出生的人,就比你多10分。但是其实选择题只要考45分就可以了。好好学基础知识,笔记里头的口诀都背诵下来45分的基础知识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45分科目1,你也就考过了。又不要求你全对!!!只要对45分就可以了。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高项你学不了,学不来。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和科班的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科目二: 案例分析+计算题
13:30-15:00,知识点都掌握了的话,时间基本上够。
知识点不牢固的话,肯定来不及,但是也做不对就是了。准备下次考试吧。
案例分析
拿几份历年真题看一下,可以发现。和计算机基本没有多大关系。主要都是考10大领域的常见知识点多看看,多背背。知识点有点多,所以要利用好口诀。笔记里头带【背】字的要重点背诵。比如
我自己就这些笔记整理了200多页。这种口诀都放在里头了。当然不要求一字不落,拿满分。但是多写一些内容总能多拿几份,这部分评分是按点答题,答错知识点不要紧,因为改卷是根据答题要点来计分的。案例的分数可以稍微放弃一些的。毕竟75-45=35,还有35分可以拿来扣。
计算题
大家都说得计算者得案例,计算题的分数一定要拿来。无非就是关键路径、单双代号题,这种题难度也就中学物理题的水平,算不上很难。刷刷题,把所有真题包括中级系统集成的计算题都做了,知识点就能掌握下来了。其实不多,也就几十题。做完,基本上你也就掌握了。唯一痛苦的就是不能带计算器,所以算数不要算错。
科目三:论文
选择题,案例,计算题,这种都是客观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而论文是个主观性很强的科目。
高项的通过率只有14%,那么怎么控制?
作为准高级工程师的你应该猜测的到答案吧?
15:20-17:20.要写最少2300字。
我天天敲键盘,很少写字,会提笔忘字的。而且字也不好看。我感觉我的分数有一部分是被错别字和字难看扣掉的。
这部分的备考我的建议是:
稍微练字练一下,不要投入太多时间,但是要稍微学习一下练字的基础知识(我也特意去整理了一下练字的东西)。
要背诵ITTO,还有各个过程的作用,功能,意义,因为这个就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和思路。
因为论文的总体大纲就是47个子过程,所以最好将论文的大纲柔和在ITTO里头一起背诵。
论文练习的时候都拿去手写,这样能提高写字速度。
时间允许的话10大领域的论文各写一篇。如果自己没有项目经验,不懂得介绍项目,可以找找周边朋友的项目介绍,切记要真实。实在没把握的话,可以考虑找有经验的人买现成的论文来背诵。(我从业10多年,甲方乙方都做过了。应该算是个有经验的了。)但是最好是10篇都是同一个背景的,毕竟项目不一样,人家人员分配,成本分配,采购的设备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拿10个不同背景的项目,要背10个项目。同一个项目背景的话,同一个例子是可以在好多个领域里头都拿来用的。(目前我认识的同学中,就我10篇论文都写了,还附带整理了思路大纲,而且还带上项目相关的背景资料的人)
然后论文的话,我建议真的要提前背。很多人想着等最后1~2天押题的时候再来准备。我就问你一句,你的记忆力那么好?2300字一个晚上能背诵下来?就算背下来了子题目呢,又不是按原文默写就可以考过了。
所以,好好准备,最好是准备10篇,上考场不慌。
有的人说我就准备3篇~5篇,考不过大不了明年在考。
不要觉得我啰嗦,你都准备了3~5篇了,就不差10篇了。刚刚好考试考你没准备的那几篇,又要准备半年。半年和多花几周时间准备10篇,哪个花的时间多,难道掂量不出来吗?
没考过,车费,住宿,吃饭,报名,最少500块。如果觉得半年时间不值500块,那当我啥都没说吧。
特别建议:
考试中午,尽量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因为下午节奏很紧张,休息好了才能发挥好。
个人感觉,只要下功夫了,1次不行2次,2次不行3次。功夫到了,其实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三、 整体学习建议和心得
刚刚第二部分说的是各个部分的备考思路建议。
接下来说说总体的学习思路和过程吧。
因为这篇文章我是特意针对非IT,零经验,零基础朋友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考试建议,所以特意从这个角度重新整理了一下我的建议。
第一阶段——学习基础知识
最少看一个那些比较主流老师的视频。比如,马老师,江山老师之类的。不是说其他老师不好,但是这两位老师真的太出名了。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他们的课程便宜(买盗版的不算哈,尽量还是支持正版。)也就100~200真的不贵,老师上课也是蛮辛苦的。对比那些大机构动辄几千块,真的是很便宜很便宜了。
视频怎么看?
对非IT,零经验,零基础朋友我建议,视频看一章,然后课本看一章。这样记忆深刻,知识点也容易巩固。
看完之后,再看一下笔记,进行一下巩固,还有自己觉得不理解的知识点再补充到笔记里头去。(笔记考前还要再看的,所以这时候要补充一下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
基本上第一阶段,需要1~2个月。学完之后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
特别提醒:
前面几章的内容很枯燥,很杂,也很恶心,没有规律的。
后面几章开始说10大管理的时候就规律一些了。所以要硬着头皮看一遍。
第二阶段——做真题
第一阶段学完,选择题,案例,计算题基本上就懂得做了。
做案例和选择题的真题吧。(论文还没开始学习,所以先不考虑)
时间不够的话,就做17年到现在的真题。时间充足的话,就全部做掉。
(因为17年出第三版教材,也就是现在用的这个教材。之前的都是9大领域的,有的选择题答案放现在来看是错误的答案了。所以只能参考。)
基本上一天做一套,也就8天,加上冗余时间,预算给它2周。
选择题:
一定要练到45分以上。达不到,就分析一下自己错在哪儿了,什么知识点不够熟悉。
选择题的知识结构,上面我有说过了就不展开说了。
一部分计算机知识,这个需要平时积累,可能需要花点时间精力。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的。实在不会,考虑放弃,大概10分左右,但是其他题目得学扎实了来补这部分的分数。
如何补这10分?
一大部分是十大领域的管理知识,核心是ITTO。所以零经验,零基础的你就不要问ITTO能不能不背诵了,这个是分数啊,你就是靠这种背诵的东西来补计算机知识的分数了。还不背诵?那你的分数要从哪里来呢?而且ITTO还是论文的骨架,后续还是要背诵的。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英语了,大概有5分,我分析了历年考题,它其实主要考10大领域47个过程的作用意义。其实反过来想,出题老师也只能出这些,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或者专业术语也没人懂得,都没人会做,说明这个题目出的不好。
所以我在ITTO里头也加上了英文注释,多看几遍,会做选择题就可以了。
案例
先做一做真题,看看题目到底什么样。然后看看答案。前面第一阶段已经看过笔记了。多少对笔记会有点印象。这时候再到笔记里头去找对应的口诀,尽量去背诵下来。笔记里头带【背】字的是高频考点。一次记不住没事,后面还会碰到类似的题目的,历年真题全部做一遍,会碰到好几次,基本上也就背下来了。
计算题
没啥好方法,视频我也看过几个老师的,感觉看视频还是不牢固。最后还是做真题来的实在。
第三阶段——准备论文
可以报个胡老师的班,他的论文讲的不错。然后还有批改服务,平均下来批改一次60。
看完胡老师的论文,然后就可以开始准备论文了。
这几年论文开始对真实性有要求了。所以论文难度又增加了不少。
1、项目背景的选择。老师们的建议都是最好写GOV背景的,几百万起步的,3~5年内的项目(那种一看就是N年前的项目,不太推荐。)
这样的条件要求下,论文背景怎么选呢?
有GOV项目经验的,一般手头资料也非常完整,所以论文要怎么改都可以,素材摆在那边随便选。
但是对于没IT经验,零经验,零基础的朋友,我最推荐的方法是——找有项目经验的人要一些资料,或者指导一下(我应该算比较有经验吧,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当然,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对吧)。
第二选择是自己找。不过记住,要看看这个项目是什么时候上线的。特别注意不要写教育系统的。
2、最好准备10篇
3、要提前一些开始准备,因为2300字,不是那么好背的。一两天时间不一定能背的下来。
4、ITTO是论文的骨架,所以最少要背诵10大领域47个过程。输入输出工具技术,尽量去背诵,因为每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输入输出工具技术去写的。
5、笔记里头带【背】字的去背诵下来,论文子题目的内容就是问这些,这个基本上就是现场想一下怎么写进去。
第四阶段——回顾知识
以上几个阶段结束后,基本快考试了。把笔记回顾一下,论文大纲再回顾一下。差不多了。可以上考场了。
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论文的水平也就上去了。论文都搞的定了,基本上案例和选择题也八九不离十了。
文中相关内容,可以发送Email :743811262@qq.com。
我设置了自动回复,需要的自取哈。
如果觉得有用的话,给个关注,给个赞。
欢迎留言私信,交流学习经验
软考高项最厉害的老师
软考高项最厉害的是倪老师。首先本身授课经验丰富,本身已经从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培训有10年时间,所以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出题规律、考情特点也有特别专业与经验性的分析,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情规律的把控也更具能力。其次其本人也是具有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能力,在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丰富,相比较许多只能“照本宣科”的老师不同,倪老师更容易从项目实践方面入手,对于不论是具有经验还是非专业的考生在吸收考试知识的时候更能浅显易懂。
高项是什么
软考高级、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科普篇
关键字:软考高级、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前几天高项证书邮寄到手了。去大学同学群里头炫耀了一番,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结果发现很多同学连软考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作用了。所以,决定来一篇科普文章。
一、是什么
百度百科的说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件水平考试)是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简称软件考试)的完善与发展。这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上半年考试时间为5月底(第三个周六、周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中旬(第二个周六、周日)。
二、为什么
前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百度,再加上我到一些项目经理群里头和大家聊天得出的结论。
我稍微梳理了一下。
1. 软考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的证书。这意味着它是——落户加分、小朋友读书、体制内职/国企职称、正式招投标标的重要依据条件。
和一些PM的聊天内容
2. 抵税
3. 软考一年考2次。5月底(第三个周六、周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中旬(第二个周六、周日)
4. 这个证书不仅仅是职业资格、也是执业证书。也就是说,有这个证书就是有证上岗了。我以前有软设,出门都是说我是有证程序员(这个是个梗。以前我们做开发的时候项目出现bug的时候同事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大牛哥要担心了,马上要来抓你了。大牛哥技术很厉害,但是经常加班,所以都没去考软考。当然玩笑归玩笑,当年温州事故还是很让人惋惜的。)现在出门都是和人说我是有证的项目经理(PM)。
5. 打工应聘加分项。假设一个去应聘情况:去应聘项目经理的时候,你是老板,你凭什么认为这个人可以胜任?A君只凭嘴巴说自己有XXX项目经验;B君不仅说有XXX项目经验,还拿出一份盖着国家工信部人社部红戳子的高项证书。你优先选谁?应该一目了然吧。而且,如果是做B2G(GOV项目)招投标的时候老板还省的到处去找高项证书,手头员工自带了。
和一些PM的聊天内容
和一些PM的聊天内容
和一些PM的聊天内容
6. 升职转岗的入场券(能不能加薪,那要看公司和自己的谈判水平了)。再假设一个内部升级转岗情况(其实也是案例题经常提到的情况):公司启动了一个新项目,想提拔培养一名员工作为本次项目的项目经理。A君和B君都有意向往项目管理方向走。A君无证,B君有证。案例经典题里头,都是选了A君然后项目出现了各种问题,然后问要如何处理?答案就是让A君去培训学习。现实里头,大家肯定都是选择有证的B君吧,至少不用再送去培训了。
7. 加工资
和一些PM的聊天内容
8. 能够领取职业技能补贴。具体金额多少,需要咨询当地人社局。我的考试群里好多同学都准备去领了。
9. 高项和PMP的部分对比。
要说IT行业能够和高项齐名的估计就是PMP了。都是管理方面的证书。
【高项】
考试费用:报名204元。国家的考试,报名费用都是很良心的。
考试难度:毕竟是软考的最高等级有一定难度,全国通过率14%。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一共3门每一门总分75。3门都在45分以上,算通过,任意一科没有45,都要重新再考。整个考试都是纸质考试,没有电脑上机器的事情,没有编程,只有一点点的计算机行业基础知识,而且都在科目一考选择题:
l 科目一,综合知识,选择题75题,9:00-11:30;
l 科目二, 案例分析,1道计算题+2道案例,13:30-15:00;
l 科目三:论文;2000~2500字,15:20-17:20; (大部分时候都是用论文卡通过率的。)
适用人群:国企、事业单位、需要积分落户小孩子读书等政策性需求的人员、时间比较充裕但是想节省一点资金的私企人员、想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
【PMP】
考试费用:报名3900,每3年都需要进行一次续证,续证条件为3年内积攒60PDU(大部分人也是花钱买PDU)和缴费150美金。
考试难度:和软考或者行测对比起来难度不算很大。200道单4选1的选题,大概要答对131道题(131/200=65.5%),9:00-13:00,全长4个小时。
个人感觉我现在去考估计能直接过,高项考过的人应该也能直接过。做个高项计算题用数字来说话吧。行测我当时得分也有70~80分。高项我第一次考,17年到19年的模拟题我基本上也能作对51题以上。51/75=68%的正确率。类比估算法结合三点估算进行估算,假设乐观正确率80%,悲观61%,最可能正确率68%。标准差 =(悲观-乐观)/6于等于3.2。根据下图可知,我有大约84.1%的概率通过考试,图中阴影部分。这个可是必考的知识点哦,不会的同学自己好好学习一下计算题。
同样的方式,行测100多题,120分钟做完。我做历年真题的时候也是差不多75分钟做完。类比估算,200题,我应该200分钟也可以搞定。大概率能够提早交卷。具体概率我就不算了。
适用人群:时间比较紧张但是资金比较宽裕的私企人员特别是外企、想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
【总结】
PMP贵但是好考一些。最适合打工人快速转型。
高项,便宜但是难考,适用场景多一些,毕竟是GOV认证的高级工程师。
各位同学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选PMP的同学不用继续看了,因为我考的是高项。哈哈哈。
三、怎么样
我在外头做了很多年,接触过比较多的行业,做过程序员,也做过项目经理,也做过公司CTO。考过CCNA、也有考过软设。然后现在所在的单位也要用高项,加之平时自己也有接一些项目用的到项目管理的知识。所以最终决定那个阶段重点投入时间考高项。
下面说说我的备考过程和复习情况吧。
背景
软考2012年下半年,开始用第二版教材;17年下半年开始用第三版教材,也就是目前的版本。我是18年初开始备考的,所以资料特别难找,大部分都是第二版的(区分方法很简单,说10大管理领域的,就是第三版。说九大管理领域的就是第二版)
学习阶段1基础知识。
我一般白天有空看会书,晚上陪孩子睡觉,然后拿出手机一天看一些。我课本看了2遍,感觉非常难理解。所以我买了一些视频课程。看一集视频《信息系项目管理师教程-第3版》官方教材对应的章节看一下,顺带做笔记。由于第一次论文没过,觉得可能是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又买了几个老师的课程,再次看视频,看书,看笔记。
硬生生做了200多页的笔记。而且为了好记忆,特意又去找了很多口诀,有的真的找不到,只能自己编了。
背!)项目管理计划编制的过程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流程:母队受处(分),总管审计。
① 明确目标 母
② 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 队
成员随着项目的进展可以在不同时间加入项目团队,也可以随着分配的工作完成而退出项目团队。但最好都能在项目启动时参加项目启动会议,了解总体目标、计划,特别是自己的目标职责,加入时间等等
③ 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 受
项目经理组织前期加入的项目团队成员准备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规范、工具、环境,如开发工具、源代码管理工具、配置环境、数据库环境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收集项目信息。
④ 依据模板、标准编写初步的概要项目计划 处
编范时成质等分计划(旧版的) 分
⑤ 把上述计划汇总并纳入项目计划,然后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优化
⑥ 项目经理负责编写项目管理计划
⑦ 审批与批准项目计划
⑧ 获得批准后的项目计划就是项目的基准计划。
学习阶段2做题
基础知识掌握好了之后,我做历年真题的科目1(选择题)基本上都在51分以上。
案例题,不太好评分,但是我就是在做题的时候不断对知识点进行补缺补漏。同时也对笔记进行补充。笔记里头没有的案例题知识点就补充进去。一段时间就去回顾一下。毕竟有口诀,对于那些高频考点,我标记一下,平时多背诵几次。反正做题的时候就会碰到,不记得了就再背诵一次,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背诵下来了。
计算题,必考。但是也容易,视频里头有介绍基本做法。然后做一下历年真题,里头的解析也很到位。17年到20年也就7次。每次也就一题。觉得不够多,就把17年之前的题目做一下。题型不多,做完这些基本就能掌握了计算题了。
学习阶段3准备论文
这个阶段我感觉是最难的,因为主观性很强,自己很难判断写的好不好。这个阶段最好有老师辅助批改论文。
我10大领域的论文都准备了。随便他考。
准备的顺序是,除了整体之外的9篇先准备。最后再回头写整体就很有感觉了。
就像星爷《武状元苏乞儿》里头的第十八掌—降龙有悔!是前面17掌都打一遍!
我对论文的看法是:ITTO是骨架,大纲是肌肉,每个过程填充100~200个字是皮肤,而我的200多页的笔记是灵魂。最后弄出了10篇论文。
所以,我觉得ITTO还是要背诵一下的。但是确实很难背诵。
所以我又去整理了一份ITTO,编了好多口诀,顺带把作用意义还有用到的内容也写进去一起背诵,以此作为我的论文框架。
学习阶段4考前复习
有了基础知识和论文的知识,考前还是要两个都抓一抓的,不然会忘记。我第一次全抓基础知识,挂论文。第二次全抓论文,挂基础知识。第三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过了。
怎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基础知识,我直接回顾我的笔记,毕竟整理了那么多老师和真题,我这么久下来的收集整理不是白做的。
论文,背诵我那个作为论文框架的ITTO。
一周安排,做一份卷子,3个科目全部做一遍,包括论文也全部写一次。
这样知识点的缺漏能补充上,计算题也练习到了,论文也回顾了。
最终阶段,考试
科目一:9:00-11:30,选择题75题,可以提前交卷。我一般都是提前交卷,然后去吃饭,睡个午觉,下午有精神考。
科目二: 13:30-15:00,案例分析+计算题。全靠考前的那些笔记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了。
科目三:15:20-17:20,论文,要2000~2500字。我是先列出ITTO的简写,然后回忆出每个过程的作用,意义,例子,结尾。然后每个阶段扩展100~200字。加上固定的开头和结尾。2000+字的论文一气呵成。不得不说,必须提前背,2个小时要写这么多字,没有太多时间可以去思考。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用,给我点个赞表示支持呗